点击阅读英文原文
在世界各地,对于如何发展科学的讨论往往集中在增加投资和寻求新的战略上。然而,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应对再次凸显出:如果希望科学能更好地应对今天面临的新兴挑战,还需要立即关注其他因素并付诸行动。
一个是科学信息传播困难。在过去,鉴于科普渠道有限,科学信息的传播严重落后于科学发现。在当今数字化、网络化的社会,在全球范围内即时传播信息已成为可能。然而,在科学领域,我们距离充分利用这一点还有一段路要走,因为我们仍在努力解决如何使信息和数据更加开放的问题。
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解决办法在于促进期刊的开放式获取。这当然是合理的,但同时也引发了如何确保出版质量和合理报酬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就此达成全球共识,需要进一步努力确定开放式获取机制的最合理设计。
即使开放访问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另一个问题。不同国家和个人在科学实力方面确实存在着差距和不平衡,但也不可能忽视非才能导致的不平等。有些人的意见和论文比其他人更容易发表和传播;处于劣势的人包括年轻的科学家、科学不发达国家的研究人员和非英语国家的研究人员。随着语言技术的不断发展,语言障碍有望被消除,但即使一直强调平等的原则,权力失衡仍将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
还有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多年来,推动科学发展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复杂。虽然原始的动机,如人类的好奇心和适应生活环境的需要,仍在发挥作用,但许多其他因素也混杂其中。
最明显、最普遍的是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为了纯粹的科学成就。这正在侵蚀科学文化和价值,危及科学家个体之间的合作。更糟糕的是,这些趋势有时受到复杂的政策影响,例如过分看重一个人或机构的出版总量和/或其发表的期刊的影响因子,而忽视了论文的质量。这些政策进一步鼓励人们收集甚至可能滥用数据,使误导性的鼓励政策升级为一个值得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
而且,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基础研究已经呈现出与技术、专利相同的竞争特征,从而削弱了其开放性、合作性和公共性。
更深的问题是,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以产物为中心的实验开发的传统的线性分类和理解有些过时。面对现实世界的挑战,我们需要同时采用这叁种类型的研发活动,以及将知识和应用相融合。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层面上将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如果得不到解决,将极大地阻碍个人、团体、学科甚至更广泛的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没有互信,就没有合作,也就没有共同应对挑战的力量。
以新冠病毒大流行为例。一些出版社已经立即开放相关出版物,至少目前是这样,这极大地促进了研究,受到了科学界的热烈欢迎。然而,科研团体、科学资助者和政府之间缺乏协调与合作是显而易见的,重复投资更是司空见惯。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全球性计划,资源共享、无缝合作,那会怎样的美好。
我们期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科学时代,那时全球资源将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不同学科将无缝合作,科学成果将更迅速地传播,开放合作将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将平等地惠及每个人。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依靠智慧和共同目标来推翻现有的多层次规范。
正如我所解释的,这些规范并不都是科学的。但我希望,如果科学能管好自己的事情,那么就能在促进全球化和完善人类进步的政策上发挥重要作用。
换句话说,科学必须尽其所能创造条件,使其充分发挥整体性力量。
李静海(Jinghai Li)系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主席。
本文由陈露为泰晤士高等教育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