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盒直播

研究称英国40%博士生“有很高自杀风险”

孤独和智力不安全被强调为博士生自杀风险升高的主因

十月 14, 2021
Four in 10 PhD students  ‘at high risk of suicide’
Source: Getty

点击阅读英文原文


根据一项关注博士生长期压力水平的新研究,英国多达40%博士生可能处在自杀“高风险”当中。

这是第一项直接调查英国博士生自杀意向的研究,询问了约1263名受访者是否考虑过自杀。随着抗疫封锁打破了许多早期研究者的科研工作和求职计划,对英国11万名研究生健康状况的担忧日益增长。

下个月,英国研究与创新部门(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UKRI)将宣布一项针对研究生的“新政”,包括审查博士生的就业情况、津贴水平和资助期限的计划,而英国高校今年已额外获得3000万英镑以支持博士研究人员承担因新冠而延误学业的打击。


色盒直播 Campus views: UK universities have their heads in the sand on student addiction


根据萨塞克斯大学和威斯敏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发表于《咨询与心理治疗研究》()期刊上的这篇最新研究,40%的受访者符合常用自杀行为问卷中的“高自杀风险”标准。

该研究称,1/5受访者承认有自杀计划,而另外8%的受访者实际上曾在某个时刻试图自杀。

大约1/9的博士生(11%)告诉研究者,他们在过去一年中“经常”(超过5次)考虑过自杀,另有5.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3到4次)想到自杀。

研究解释称,孤独、对在学术界获得教职的焦虑以及对智力失败的恐惧导致许多博士生考虑自杀。

“我真的相信博士学位可以杀死你,”一位受访者说,他认为“感到有自杀倾向和想要放弃的主要原因是你正在尽最大努力证明自己非常聪明且有能力,而你最终会被非常严厉地被贬低和被批评”。

一位受访者称:“有时候我想象自杀是为了‘惩罚’让我的生活变得悲惨的导师和博士后。”另一位受访者说:“我想如果我自杀了,就没有人会知道我是否获得了博士学位。”

还有一位受访者说:“我觉得如果我不能在学业上取得成功,那么我的生活从根本上就一文不值。”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威斯敏斯特大学临床心理学讲师卡西·哈泽尔(Cassie Hazell)形容这些引述的内容“令人心碎”。

哈泽尔博士告诉泰晤士高等教育,博士生较高的自杀风险较高尤其令人担忧,因为他们往往缺乏大学对本科生或大学员工提供的类似支持。

她说:“他们通常位于这两类群体之间,因为从技术角度讲,他们是学生,但他们没有讲座或研讨会,而且可能作为员工工作,但又不像其他员工那样受到人力资源流程的保护。”

许多博士生害怕向主管或同行坦言他们的问题,因为担心这可能在将来寻找学术工作时对他们带来不利。

哈泽尔博士说:“追求完美的压力确实存在,而且我们不经常谈论研究工作是多么繁杂且令人沮丧,这也无助于问题。”她补充说,“大学迫切需要承认博士研究人员存在自杀风险”,并采取行动减轻这种风险。她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可能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情况。”

这项研究或许能突出博士生可获得的教育关怀水平的问题。英国研究生教育委员会上周发布的一项对近3500名博士生导师的调查发现,只有一半(56%)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大学在支持其博士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支持。

有近2/3的导师(62%)表示,疫情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而71%的导师表示,与5年前相比,现在对导师监督的要求更高了,其中博士生的数量经常被提及是一项关键挑战。

领导这个调查指导小组的约克大学(University of York)卓越研究培训负责人凯伦·克莱格说:“导师监督工作量和复杂性的增加意味着一些导师备受压力。”

“机构有责任确保导师及其指导的博士生得到足够的支持,但数据表明,目前有的支持充其量只是零散的,在许多地方甚至不存在。”

克莱格博士说,高等教育机构应该限制每位导师接收的博士生人数。她还鼓励资助者将队列建设的培训和时间纳入其博士培训合作模式,以便博士生和导师都能获得指导和从辅导计划受益。

《自然》杂志在2019年对6000多名博士生进行的一项全球调查发现,36%的受访者曾因焦虑或抑郁寻求帮助。

超过1/5的人表示他们遭受过霸凌行为,而导师最有可能被认为是施暴者。

克莱格博士说,除了对导师提供更大支持外,重要的是要在一些有才华的学生开启研究生涯前考虑他们是否适合博士生活。

她说:“总的来说,机构和资助者也可以关注招生流程,并探讨在面试阶段不仅要考察候选人的智力和动力,还要考察候选人进行博士研究的适应能力。”

jack.grove@timeshighereducation.com

本文由刘静为泰晤士高等教育翻译。


If you're having suicidal thoughts or feel you need to talk to someone, a free helpline is available round the clock in the UK on 116123 or you can email jo@samaritans.org. In the US, the National Suicide Prevention Lifeline is 1-800-273-8255. In Australia, the crisis support service Lifeline is 13 11 14. Other international suicide helplines can be found at .

后记

Print headline: Four in 10 PhD students ‘at high risk of suicide’

请先注册再继续

为何要注册?

  • 注册是免费的,而且十分便捷
  • 注册成功后,您每月可免费阅读3篇文章
  • 订阅我们的邮件
注册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read this article.

Reader's comments (2)

The respondent who said that their “main reason for feeling suicidal and that you want to give up is the fact that you’re doing your best to prove you are very smart and capable and you end up being put down and criticised very harshly” is spot on. I'm a late-diagnosed autistic and even a supervision could trigger a bit of a melt-down. I was advised to withdraw on health grounds as my supervisors didn't think I could handle a hostile viva. It's a shame, but I have to put my health first - fortunately I have my academic post on the basis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the PhD was for me... still very sad to have had to give up, though.
My former employer, a northern, small university, positively pushed staff to the edg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by pursing a 'must have PhD', policy for full time staff. This was an attempt to push out older staff who had higher quals, but significantly, also ha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and experience deemed inadequate compared to a PhD. The PhD was weaponised and attempting to complete it whilst still holding a full time teaching commitment certainly caused me a stress burnout.
ADVERTISEMENT